開通VIP,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
首頁
好書
館藏
留言交流
下載APP
2022-04-04
喜劇里的笑,既否定又肯定,既埋葬又再生。
近日,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宣布了一個重量級獎項——
終身成就獎。
得主,是有“喜劇之王”美名的許冠文。
熟悉他的人,一眾高呼。
“許爺實至名歸!”
不熟悉的人,則滿臉不屑。
“有沒有搞錯 ? 喜劇之王不是周星馳嗎? ”
確實,對于Z世代而言。
他們的記憶里,在喜劇領域獨占鰲頭的,一直是周星馳。
然而在周星馳還未發軔時。
“許冠文”這三個字就早已封神。
但凡有他參與的影片,隨便拎出一部,都成績斐然。
上世紀整個七八十年代。
他是喜劇的代名詞。
喜劇以他為風向標。
那時,被譽為“東方好萊塢”的香港,有幾大法寶。
武俠片。
喜劇片。
功夫片。
警匪片。
僵尸片。
這其中,只要提及喜劇片,都繞不開許冠文之名。
作為演員,他有大波擁躉者;
作為導演,他的片叫好又叫座。
1982年,首屆香港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。
他憑借一部《摩登保鏢》。
在輪番角逐下,攬下第一個影帝。
此后,便一路開先河,創新風,呈井噴式發展。
拍一部,火一部。
他在,票房在,口碑在。
以至于后來居上的諸多喜劇片中,幾乎可見許氏影子。
寧浩的《瘋狂的賽車》致敬他,
周星馳的《百變星君》借鑒他。
他,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初代喜劇大王。
那么,這張毫無喜感的臉。
究竟有什么魔力,能成為稱霸一時的泰斗級人物 ?
又究竟是怎樣,讓觀眾形成條件反射,一見他就發笑 ?
你的贊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
開通VI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