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:儒風君 · 琳小柒
宋代詩人蔣捷在《一剪梅·舟過吳江》中寫到:“流光容易把人拋,紅了櫻桃,綠了芭蕉?!?/span>
年少輕狂,總覺得人生路總是意氣風發,可人到中年,回首來時路,總難免磕磕絆絆。
越長大,肩上的負擔越重;越成熟,身上的束縛越多。
人生半坡,難免經歷上下起伏、悲歡離合、是非曲直。
讀到過這樣一句話:
“生活是橫在面前的一條大河,想要渡過去,只有自己為自己撐船?!?/span>
悲歡并不相同,但每個人都有被雨淋濕的時候。
慶幸的是,再卑微也有所堅持,再苦澀也透著希望。
嘗過生活的滋味,受過命運的左右,方才看清人生的真相。
1
中年,幾多艱難
活著從來都是一場修行,每個人都要學會一邊受挫,一邊成長。
所有的一切,都要經過打磨;所有的希望,都從接受失望開始。
公元805年,唐順宗繼位,一幫有識之士,想革新唐朝舊弊,于是發起了一場變革。
然而,這場變法只持續了100多天,便被藩鎮和宦官勢力打壓下來。
皇帝被迫退位,王叔文賜死,劉禹錫、柳宗元等人,被貶至南蠻之地做官。
彼時,劉禹錫正值意氣風發,可卻被命運捉弄,落得一敗涂地。
一路南下,一路被貶,命運一改再改,人生一變再變,所有人都覺得劉禹錫要沉淪下去。
可他卻一改最初的失落,站在秋風里高歌: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?!?/span>
人生便是如此,有失必有得,所有的失去,都會在未來得到償還。
失望,或許是人生常態,而希望,永遠是生命向前的力量。
周國平說:“生活是好的,峰回路轉,柳暗花明,前面總會有另一番不同的風光?!?/span>
人到中年,或許生活艱難,但挺過去,就是旗開得勝,熬過去,便是柳暗花明。
2
底氣,許多時候是錢給的
人們常說:“一分錢難倒英雄漢,半點恩感動俠義人?!?/span>
成年人的字典里,從沒有“容易”二字,種種煩躁焦慮,往往都是因錢而起。
《水滸傳》中,楊志被高俅辭退官職,趕出府,無奈之下,只好當街叫賣自己的祖傳寶刀,卻被一潑皮百般刁難。
若是尋常,楊志一走了之便是,可如今他身無分文,寸步難行,只能心存僥幸,希望此人買了寶刀。
然而,潑皮見楊志一退再退,一忍再忍,便以為是慫弱之人,便想出言挑釁,奪了寶刀。
楊志被逼無奈,一氣之下,結果了潑皮,最終只能選擇落草為寇。
反觀“小旋風”柴進,家世前朝皇族,手握丹書鐵券,從不為錢財發愁,更因樂善好施,江湖人稱“當世孟嘗君”。
有錢與沒錢,過著不一樣的人生。
缺錢的人生,怎么過,都千難萬難。
錢看似庸俗,卻是世間百態最好的詮釋,沒有它,便沒有選擇的權利,沒有人生的自由。
毛姆曾說:“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,但必須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,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的工作,能夠慷慨,能夠爽朗,能夠獨立?!?/span>
這個世界,弱者,沒有能力改變現狀;貧者,卻沒有機會選擇未來。
錢是成年人的尊嚴,更是成年人的脊梁。
活著很累,也很貴,但多一點錢,才會多一些選擇的機會,才有說“不”的勇氣。
3
家人,是最后的堅持
有人說:“成年人的世界,從不是自己的?!?/span>
人至中年,早已不屬于自己,肩上扛著責任,背后站著家人。
早已別無他求,只想著安安穩穩,照顧好家人,哪怕吃再多的苦,受再多的累,也心甘情愿。
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:
一人在外吃過晚飯回家,卻看到一個年過半百的大叔,依舊在擺攤賣東西。
他好奇地問大叔,這么晚了,為啥還不收攤?
大叔笑容中略有苦澀:“我有兩個孩子,今年有一個要考大學,孩子她媽身體不行,家里就靠我一個人,我想多賣點錢?!?/span>
成年人的字典里,沒有“委屈”二字。
處處小心,時時謹慎,哪怕力不從心,也要扛起自己的責任。
因為要養家糊口,所以甘于容忍生活的酸楚;因為要扛住命運的重負,所以不能認命,只有拼命。
面對生活,只有堅強,只能繼續,別無選擇。
路可以回頭看,但不能回頭走,因為背后是自己所愛的人。
有人說,余生,不是慫了,便是懂了。
越成熟越明白,有家便是福氣,哪怕自己受點委屈,也要維系這份幸福。
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中年人,都是家人心中的英雄。
4
命運,只能靠自己
人到中年,外有事業工作要拼,內有妻兒父母要養,誰又能獨善其身。
年紀越大,背負越多,每一次咬牙堅持,只為隱藏內心的擔憂。
人生過半,終會發現,最容易忽略的卻是自己,最值得依靠的只有自己。
風很大,雨很疾,必須學會給自己撐傘。
巫哲在《撒野》中說:“人活一輩子,總會有很多經歷,各種各樣的經歷是你活過的證明?!?/span>
面對生活的無奈與悲哀,無論什么時候,要把委屈和失望,化作責任與決心。
人生起伏,唯有磨礪身心,振奮精神,堅持朝前走,方能望見屬于自己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