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內前排的兩個座椅視野相同,但屬性卻大相徑庭:駕駛座是技術問題,副駕駛位是社會問題。
圍觀的人一般分為兩派,一派是女友/老婆黨;
另一個禮儀黨認為,當車上只有兩個人的時候,不應該坐在后排,否則就跟把駕駛員當司機一樣,不禮貌。
有人在微博畫了一張圖:
搞得有人大呼麻煩,一個座位而已,恨不得搞出一串血案來了.
讓我們超然一點,暫時做一個科學派,看看下面的數據:
這是美國交通管理部門早些年發起的一項汽車安全研究的結論。專家以5輛車為研究對象,通過前10年的事故調查分析和無數實車測試,假設主駕駛座的危險系數為100%,并以此標準計算出每個座位的危險系數(車內所有人都要系安全帶)。
對于五座車來說,后排中間座椅最安全,副駕駛座椅最危險。
意不意外?
大多數車禍發生在前面。前排雖然有更嚴格的防護措施,但“首當其沖”。而且,當發生碰撞時,大多數駕駛員會下意識地向左轉動方向盤以避開它,這往往會使碰撞成為傳說中的“25%偏置碰撞試驗”(高難度碰撞試驗)?!瘪{駛座椅就在這個偏置位置。
但后排座椅由于其更長的空間優勢和更大的緩沖空間,即使與前排座椅發生碰撞,而不是與方向盤和中控平臺發生碰撞,后排座椅仍然比前排座椅更安全。
其實說了這么多,我想提醒大家——車的被動安全。ESP車身穩定系統、ASR牽引力控制系統等。我們買車的時候要時刻注意,這關系到這款車的安全,但是我們不太注意被動安全。那么,被動安全包括哪些內容,日常使用和維護應該如何注意?
一、安全體。
這是滲透率最高的方面,但很多人只關心“旅行車”?!孪灯ち媳热障灯ち虾?,所以更革質更安全。其實真正的防撞是框架結構,不厚,受力不合理。雖然旅行車很薄,容易下垂,但車架結構是用好的材料制成的,所以會很瘦,安全系數也很好。
(以飛度為例,a柱采用1500Mpa高強度鋼,而B柱似乎只有780Mpa。其實內襯還是1500Mpa。前防撞梁采用980Mpa強度材料,590Mpa材料吸收能量,大大增強了座艙的牢固性。)
第二,安全氣囊。
安全氣囊可以防止汽車碰撞時頭部撞到方向盤等堅硬的地方,還具有緩沖作用。如今,大多數車型都配備了它們。
需要注意的是,安全氣囊是一次性產品,使用一次就需要更換。如果安全氣囊彈出,請迅速更換。不要存錢,它可以在關鍵時候救你的命。
如果安全氣囊燈一直亮著,最好修一下。很可能是安全氣囊或其彈出裝置有問題。其實在設計上,安全氣囊和汽車一樣有壽命,但出于安全考慮,行駛1萬到2萬公里后還是要檢查的,這樣才求安心。
部分車型還配備了側氣囊,通常會從座椅上彈出,所以此時不能安裝座椅套,否則可能會成為隱患。
第三,安全帶。
大家都知道安全帶的作用,都知道前排應該系安全帶,但是對后排卻不太在意。其實很多國家明文規定后排也要系安全帶。雖然中國沒有規定,但是為了安全,我們不應該過分強調我們的自由意識。沒有安全帶,在碰撞中后排比前排更危險。
四.兒童安全座椅。
汽車的安全裝置大多是根據成人體型設計的,兒童座椅的設計是為了保護兒童,避免和減少兒童的傷害。有些國家對兒童安全座椅有法規硬性規定,但不管有沒有硬性規定,如果嬰兒經常乘坐,都需要安全座椅。
總而言之。
無論主被動安全配置多么豐富,真正的行車安全來自安全意識、規范操作、文明駕駛,安全更有保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