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彎彎
生逢魏晉亂世的陶淵明,幾次出仕,歷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參軍、鎮軍參軍等職,都不長久。
最后任彭澤縣令八十余日,因不肯折腰向鄉里小人,憤然辭去,歸隱田園。
年輕時,淵明也曾滿懷報國之志,心懷濟世安民之愿。他想做一個“猛志逸四海,騫(qiān)翮(hé)思遠翥(zhù)”的人物。
然而世家門閥當道的社會,普通階層上升到權力核心談何容易,何時才會有出頭之日。
淵明也不屑于官場之黑暗,無法與結黨營私者為伍,深惡鉆營取巧諂媚跪舔之流,最終他選擇守拙回歸田園。
1
41歲那年,陶淵明做了80多天彭澤令便辭官回家,那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當官。
《歸去來兮辭》是淵明與官場的訣別書,也是他回歸田園生活的明志書。文中他敘述了為官的經歷,為何辭官,以及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。
想到年輕時做官,主要是因家貧子多,生活無以為繼??勺龉俚氖畮啄昀?,他內心從未暢快過,完全是違背本意,被迫役使自己的滋味是那么痛苦。
一個人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的,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給的。
等到他認清官場,反思人生時,才發現自己是“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”
那么就揮別吧,下定決心的那一刻,淵明終于如釋重負,他發覺再多呆一分鐘就是在浪費生命。
他早厭倦了這生活的無休無止,是的,這段路該結束了,是時候結束了。
乘船回家的路上,他思緒萬千,想起那片田園,恐怕都要荒蕪了吧,怎么還不回去呢?
“舟遙遙以輕飏,風飄飄而吹衣。問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路途中的淵明,歸心似箭,他連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。
雖然未來仍不可測,可這是他脫離樊籠,奔向自由新生的開始啊。
2
到家后,他看到那簡陋的家門還是如此熟悉,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他,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里。
“引壺觴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顏。倚南窗以寄傲,審容膝之易安。”這一刻,淵明找到了心靈的回歸,找到了心安之所。
在《歸園田居》(其一)里,淵明描繪了令眾人艷羨的田園風光,表達了他的愉悅和歡欣。
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
誤落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。
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
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。
榆柳蔭后檐,桃李羅堂前。
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。
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顛。
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余閑。
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。
農忙時,他在南邊的一塊地里開荒,處理田中的雜草,天黑背著鋤頭歸去。
農閑時,他飲酒賦詩,見客會友。
每天,他都能坐看縷縷晨霧,靜觀裊裊炊煙。每天,他都能聽到狗吠雞鳴,看到房前屋后的榆柳桃李。
他早已心無掛礙,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來煩擾他,反而擁有更多的安適和悠閑。
3
陶淵明辭官歸隱后,一度清貧度日。他描寫自己的生活:“環堵蕭然,不蔽風日,短褐穿結,簞瓢屢空”。
的確,他簡陋的家四壁蕭然,擋不住烈日風雨,穿的粗布短衣上還打滿了補丁,吃的還經常有了上頓沒下頓。
他歷經著物質上的窮困,可他精神上何其豐盈充足。
千百年來,他《歸去來兮辭》里洋洋灑灑的幾百字,表達出的酣暢和灑脫,何其動人。
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美句,是那么悠然自得。
“人生無根蒂,飄如陌上塵”的詩篇,對人生無??吹枚嗝赐笍?。
“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”的樸素忠告直抵人心。
他親手描繪的那個“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的世外桃源,又引得多少后人的憧憬。
他本人也成了隱逸之宗。
他以毅然決然的躬耕行為,告知世人,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就是他往后余生,那不違背心意的自然活法。
4
來看當下,誰人無壓力,哪個不負重,大家為何羨慕陶淵明,因為他做到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。
他清淡的人生充滿著睿智和修為。
凱魯亞克《在路上》中說:“我還年輕,我渴望上路。帶著最初的激情,追尋著最初的夢想,感受著最初的體驗,我們上路吧?!?/span>
只要我們心懷希望,勇敢上路,無論遭逢什么,都能巧妙應對,我們的路不會堵死。
乍看山重水復,再看必有柳暗花明。命運的深層次意義,就是要學會拐彎,一如淵明,放棄一切喧囂浮華,等待靈魂慢慢地安靜。
作者
彎彎,一枚愛詩詞愛寫字的90后,記下,只為心中所愛的那份豐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