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有尺,忍讓有度
作者丨一縷陽光 主播丨柳順濤
來源丨安般蘭若(ID:anbanlr)
高曉松就曾經寫過一封給女兒的信,他在信中這樣寫道:
“愿你一生溫暖純良,不舍愛與自由?!?/strong>
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在溫暖和愛中長大,心中帶著無限的美好與善良。
可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一味地善良,忍讓就給了壞人有了可乘之機,人生的路上可能就會走的唯唯諾諾。
三毛從小就接受到家里灌輸給她的思想,做人需要良善。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,她一直認為:
“為人處世,要有素養,遇到爭執更是要處處善良忍讓,吃虧是福?!?/strong>
等到她出國留學,住進集體宿舍才發現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給予愛心溫暖,都值得忍讓。
三毛在宿舍幫助舍友打水,鋪床,打掃衛生。本以為舍友會對她心懷感謝。
沒想到舍友把幫助當成了理所當然,三毛成了宿舍里的保姆,她的東西舍友可以不打招呼地拿著去使用,而且一點都不愛惜。
三毛終于忍無可忍,在一次與室友的爭執中,徹底爆發。
三毛的舉動嚇壞了室友,卻也讓生活回歸了平靜。
自此三毛從一個溫暖純良的女子,變成了“不好惹”的刺猬,卻也讓她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尊重。
三毛在《西風不識相》中寫道:
“如果善良只是一味地付出,那么這種善良,我寧愿不要?!?/strong>
生活的意義,從來就不是妥協和忍讓,有時候善良必須帶點鋒芒。
馬克·吐溫說:
“善良,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,它可以使盲人看到,聾子聽到?!?nbsp;
心存善念不錯,與人為善也對,善心與善行當然值得肯定。
然而,善良若是失去了尺度,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,助長了行惡之人的惡習,反倒偏離了行善的本意。
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有個善人,每天都會給自家門外的乞丐十塊錢。雖然沒聽到過對方的一句感謝,但還是默默地堅持了整整兩年。后來,善人結了婚,開銷變大了,就開始只給乞丐五塊錢。
這一次,乞丐說話了:“以前給十塊,怎么現在給五塊?”
善人回答說:“我結婚了。”
乞丐聞言,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臉上,怒罵道:“你竟拿我的錢去養女人?”
善人的善良助長了乞丐的懶惰與貪婪。這其實是個笑話,卻又不僅僅是個笑話。
王小波說:
“善良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錯誤的善良,不會給人帶來天堂,只會拖累你掉進地獄?!?/strong>
這正是“一碗米養恩人,一斗米養仇人”。幫人一次記恩,幫多了就成了理所當然,一次不幫就成了仇人。
我們的善心和善行應該給以懂得感恩的人。
《延禧攻略》劇中的魏瓔珞不是那種溫馴善良、受了欺負總在忍讓,被傷害了也會原諒的女子,而是機智勇敢,善良中帶有鋒芒。
當宮女錦繡與她作對,故意將水澆到她的被褥上,魏瓔珞二話不說打來一桶水澆回去,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。
魏瓔珞有自己的善良,也有自己的底線。對于弱者會主動去幫助,但如若碰到傷害她的人也絕不輕饒。
我們提倡善良,踐行善良,做一個包容大度、和藹可親的人,做一個品行端正、有情有義的人,但前提是不為難自己。
懂得忍讓是智慧,但對方首先要是個明白事理的人。
當你的善良被“綁架”,就要懂得亮出自己的“刺”;當你的忍讓換來更無理的要求,就要懂得及時拒絕。
別讓你的善良,變得廉價。善良有尺,忍讓有度。無論何時,都不要失了邊界感。人生在世,沒有誰有義務無限次地去幫助或包容誰。
幫是情分,退一步是修養。行善的可貴之處,是在關鍵時刻拉別人一把,贈人玫瑰手留余香。
這世界上善良最可貴,但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善良;這世界上溫柔美麗,卻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溫柔以待。
當有人無視生命和愛的寶貴,無視溫柔的珍貴,我們就要給善良和寬容加把尺子。
我們都是平凡的人,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,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討厭,不必把太多人的看法放在心里面,左右你的人生。
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:
“這個世界,得寸進尺的人總有,恩將仇報的人常在。善良有尺,才能讓人敬佩,而不是被算計利用;忍讓有度,才能讓人重視,而不是對你無所謂!”
我們不去傷害別人,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。我們的善良要給懂愛和尊重的人,我們的忍讓要給懂得感恩的人。
善良有尺,忍讓有度!
愿你心中有愛,眼中有光!愿你此生盡興,活得隨意赤誠坦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