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code id="oocmu"></code>

      <ins id="oocmu"><video id="oocmu"></video></ins>
      <kbd id="oocmu"><video id="oocmu"></video></kbd>
      <code id="oocmu"></code>

              未登錄

              開通VIP,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

              開通VIP
              細品3副妙趣橫生的極品對聯,感受古人的文采飛揚,收獲非常多

              對聯俗稱對對子,是傳統文化的瑰寶,深受老百姓的喜愛。歷史上流傳著大量好對聯,值得后人細細品讀。

              我是真游泳的貓,一個對聯達人。大家一定要動動手指,關注我呀。

             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細品3副妙趣橫生的極品對聯,感受古人的文采飛揚,收獲非常多!

             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不錯,一定要關注我,點贊我,謝謝熱心的朋友們。

              第1副對聯:發售各項功名,九品起碼;檢選道地頂子,五色俱全。

              清代晚期,賣官鬻爵現象愈演愈烈,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負責買官事宜的“捐局”。

              所謂“捐局”,就是清代專門負責捐納事務的機關。京城有京捐局,地方有外捐局。

              譴責小說《文明小史》也記載了這種晚清官場的墮落之風:“不論府城縣城,有一個城門,便設立一個捐局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毫無疑問,用錢來捐官的人,他們花了大量的價碼才撈到一官半職,自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。等這些捐官上任后,想方設法撈錢,變著法子壓榨老百姓,讓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
              當時的有識之士,感嘆民生之多艱,痛恨朝廷之腐化,對于“捐局”寫下了一副犀利嘲諷而又妙趣橫生的對聯。

              上聯說,捐局業務繁忙,經營廣泛,從九品官一直往上,都可以售賣,大家可以盡情來購買。

              道地和地道意思類似,下聯說,清代官員品級以“頂戴花翎”也就是“頂子”為標志,在捐局可以挑選到五顏六色、五花八門的地道頂子。

              也就是說,捐局不是開玩笑的,而是真真正正的買官賣官的場所。

              顯然,在這一副對聯的描述中,堂堂官府的“捐局”變成了鬧哄哄、亂糟糟的雜貨店。

              對聯作者巧用才智,把“捐局”的“捐”的實質揭發出來,指出所謂的“捐”就是“買賣”,指出“捐局”的設立是禍國殃民的罪過。

              后人看到這副對聯,不禁為晚清的老百姓難過,也不由得佩服對聯作者的才智。

              嬉笑怒罵中,趣味產生了,諷刺產生了,真是絕妙的水平。

              第2副對聯:李宋二先生,木頭木腳;龔龐兩小姐,龍首龍身。

              民間故事,古代有兩個秀才,一個姓李,一個姓宋,兩人一起上京趕考。

              到了一個三岔路口,兩人遇見一個喝水休息的老和尚,就上前問話:“老和尚,去京城應該走哪條路?”

              老和尚認為這兩個秀才沒有禮貌,故意刁難兩人:“問路可以,但要先對出貧僧的上聯。如果對不出下來,兩位施主還是打道回府,別去京城丟人現眼了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李秀才和宋秀才怎么會瞧得起這個老和尚,自報家門后,輕蔑表示:“有什么狗屁對聯,趕緊說出來,我們兩個大才子還要趕路呢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老和尚聽到這兩個秀才的名字,心頭一動,笑瞇瞇地說:“李宋二先生,木頭木腳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兩個秀才一聽,瞬間傻眼了。

              完了,芭比Q了,這是遇見高人了!

              這個上聯看上去簡單,但是相當刁鉆。

              首先,上聯用了漢字的字形特點,“李”字的“木”在上部,而“宋”字的“木”在下面,所謂“木頭木腳”,恰恰是對李和宋兩個字的字形的一種概括歸納。

              同時呢,木頭木腳也可以當成老和尚對兩個秀才的“嘲諷”,說這兩個秀才是“朽木不可雕也”,指桑罵槐,相當犀利。

              兩個秀才面紅耳赤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還真是對不出下聯。

              所謂技不如人,自取其辱,兩個秀才從來都是自命不凡,今天總算明白了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”的道理,慚愧難當,趕緊灰溜溜離開了。

              雖然這兩個秀才沒有信守承諾,繞道遠行,還是參加了科舉考試。但是結果無懸念,耿耿于懷的兩個秀才一起名落孫山,場面十分尷尬。

              這兩人花了大半輩子,請教了眾多才子高人,也對不出合適的下聯,實在是郁悶無比。

              漸漸地,這個上聯就在民間流傳開來,成為老百姓口中的“絕對”。

              一直到后來,有個才子發現鎮上有兩戶人家同時嫁女兒,一個新娘子姓龔,一個新娘子姓龐。

              才子靈機一動,巧妙對出下聯:“龔龐兩小姐,龍首龍身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從字形上來說,這個下聯算是比較巧妙的,符合漢字的特點,與上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              但是從一語雙關和指桑罵槐的角度來說,下聯有些“為賦新詞強說愁”,顯得有些牽強,缺乏一種額外的寓意。

              “龍首龍身”的兩個小娘子,簡直不是人,是怪物了,這莫非是故意讓兩個新娘子難堪嗎?

              所以,這副對聯其實還是上聯更加妙,而下聯只是一種無奈之舉。

              如果朋友們中間有對聯高手,不妨展示你們的聰明才智,對出一個更加巧妙的下聯哦。

              第3副對聯:為人忙,為己忙,忙里偷閑,吃杯茶去;謀食苦,謀衣苦,苦中取樂,拿壺酒來。

              這副對聯是某處茶館的對聯。別看對聯的用詞通俗易懂,卻有茶香酒香,有禪意詩意,令人感受到歡樂幽默的巧思,感受到一種豁達樂觀的情懷。

              首先,對聯用“去”和“來”的對比,體現了茶館賣茶又賣酒的特點,又符合茶館顧客“來去匆匆”的特征。

              其次,上聯的“忙里偷閑”,是一種巧妙的轉折。下聯的“苦中取樂”,是一種獨特的感悟。

              甚至可以說,忙里偷閑的態度就是苦中作樂,苦中作樂的做法就是忙里偷閑,兩者并無絕對區別。

              聯系到茶館售賣酒和茶,“忙里偷閑”和“苦中取樂”更是照應到茶館的買賣,可謂趣味多多,水平高高了。

              大家對這些對聯如何看待呢?大家還知道哪些精彩對聯呢?歡迎留言分享哦。

             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,一定要贊賞、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!這對我很重要。我是真游泳的貓,再次感謝大家!

            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,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、誘導購買等信息,謹防詐騙。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,請點擊一鍵舉報。
              從APP上打開文章,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
              來自:真游泳的貓  > 待分類
              舉報
              [薦]  原創獎勵計劃來了,萬元大獎等你拿!
              猜你喜歡
              類似文章
              古代諧音對聯
              對聯趣聞(247)八百年才對出的對聯
              千古絕對!上聯:“四大快四大緊四大綠四大破”,下聯太經典了|對聯|四大|上聯
              銀鳳寺和尚出對難秀才
              趣味對聯故事
              秀才難為寡婦,上聯“有木也是橋,無木也是橋”,寡婦巧對下聯
              更多類似文章 >>
              生活服務
              綁定賬號成功
             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!
             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,
             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!
              欧美大胆A级视频

              1. <code id="oocmu"></code>

                  <ins id="oocmu"><video id="oocmu"></video></ins>
                  <kbd id="oocmu"><video id="oocmu"></video></kbd>
                  <code id="oocmu"></cod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