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,濕氣為萬病之源,體內濕重百病生。日常生活中,您有沒有類似情況發生,如頭發油膩,油光滿面,頭身困重,肢倦乏力,總感覺睡不醒,晨起痰多,睡覺還流口水,將軍肚水桶腰,如廁排便黏滯不爽,大便不成形,照鏡子發現舌頭較大,邊有齒痕等。
實際上,這些都與我們身體的濕氣重有關。那么,我們應該如何來判斷,體內是否有濕氣呢?
(圖源/網絡)
【按常見癥狀劃分】
1、濕氣重的人,頭重昏悶,如裹濕布,經常犯困,總感覺睡不醒,頭發油膩,易發脂溢性脫發。
2、濕氣重的人,油光滿面,臉上長痘,易生痤瘡、粉刺,別人出的汗,你出的是油。
3、濕氣重的人,舌頭胖大,兩邊有齒痕,舌苔厚膩、水滑,看上去水分較多,口中黏膩。
4、濕氣重的人,早上刷牙會惡心,咽喉有異物感,總感覺嗓子有東西堵著,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。
5、濕氣重的人,胃口不好,吃啥都不香。吃一點生冷寒涼的水果,就會堵在胃里,下不去。積滯久了,還易發口臭。
6、濕氣重的人,陰囊潮濕,或伴瘙癢,大便時干時稀,排便粘滯不暢,馬桶難沖干凈,夜尿頻數,或小便渾濁,尿色發黃。
7、濕氣重的人,膝蓋會痛,雙腿乏力,手腳出汗多,經常長透明“小水皰”,還時不時會有腳氣。
(圖源/網絡)
【按所在部位劃分】
1、濕在頭部,頭重昏悶,如裹濕布,嗜睡,頭發油膩,頭皮癢,頭屑多,易脫發。
2、濕在口腔,口淡無味,口黏口苦、口臭,舌頭胖大,有齒痕,舌苔厚膩。
3、濕在皮膚,皮膚油膩,油光滿面,出汗多,易長痘痘,易生痤瘡、粉刺、濕疹。
4、濕在脾胃,胃口不好,消化不良,脘腹脹滿,排便黏滯,大便不成形。
5、濕在四肢、肌肉,四肢酸困,肢倦乏力,下肢水腫、腳氣。
6、濕在關節,關節酸痛、沉重、麻木,屈伸不利。
7、濕在肺部,咽喉不利,常有異物感,咳嗽痰多。
8、濕在胸腹,胸悶、小肚子大,腹部贅肉,小腹隆起,虛胖。
9、濕氣下注,私處潮濕、瘙癢,小便渾濁、發黃,女性白帶異常。
(圖源/網絡)
【按發展級別劃分】
一級:在表皮,表現為濕疹濕瘡、皮膚瘙癢,感受外濕時加重。
二級:在肌肉,表現肌肉、腰膝酸困沒有力氣,形體肥胖。
三級:在骨骼,表現為骨骼腰椎疾病,關節疼痛等。
四級:在臟腑,表現為腹痛腹瀉,肢體浮腫,怕冷等。
五級:在周身細胞,表現為長期濕氣重化痰成瘀,有囊腫等問題。
(圖源/網絡)
【按濕氣性質劃分】
1、痰濕重的人,咳嗽痰多,咽喉異物感明顯,腹型肥胖,頭發油膩、滿面油光,汗多且發粘,舌苔厚膩,唾液較多,大便不成形粘馬桶等。
2、寒濕重的人,畏寒怕冷,手腳冰涼,腹部冷痛,喜食熱飲,神疲乏力,總感覺睡不醒,睡覺容易流口水,舌苔白膩,大便稀溏不成形,女性白帶清稀等。
3、濕熱重的人,口干,口苦,口臭,臉上易長痘,頭暈,煩躁,入睡困難,便秘,排便黏滯,小便發黃,舌苔黃膩,女性白帶色黃有異味等。
(圖源/網絡)
總之,自測體內是否有濕氣,可以通過查看舌頭、大便及全身癥狀來簡單判斷。如看舌邊是否有齒痕,舌苔發白、發黃,大便是否黏膩,頭面部是否出油多,以及平時的精神狀態等。
更多健康問題